瑞戈非尼(拜萬戈)是一種口服多激酶抑制劑,適用于治療經過大量預處理且體能狀態良好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盡管只有不到 50% 的治療患者在首次放射學評估時達到疾病穩定或更好。此外,特別廣泛的毒性(50% 接受治療的患者經歷了 G3 或更多 NCI CTCAE 分級)導致重新考慮其在大多數患者中的廣泛使用。我們回顧性地收集了瑞戈非尼單藥治療前 8 周所經歷的脫靶效應程度的數據,并分析了它們與總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和疾病控制率的相關性。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皮疹 (Exp (B): 0.52, p = 0.0133) 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Exp (B): 0.11, p = 0.0349)在多變量回歸分析中與改善的總生存期顯著相關。還證明了腹瀉作為提高生存率的預測因子具有統計學意義的作用,但在多變量分析中失去了其獨立的預后作用(Exp(B):0.63,p = 0.162)。這是第一個顯示這些副作用形式的發生與瑞戈非尼療效之間潛在相關性的分析,但是樣本量限制和我們分析的回顧性使我們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
自 2013 年推出以來,基于瑞戈非尼(拜萬戈)的療法的微調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果一方面瑞戈非尼實際上能夠提高預先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可能性,另一方面,不可忽略的比例的患者暴露于毒性而沒有任何臨床益處。參加 CORRECT 和 CONCUR試驗的患者經歷了高達 50% 的嚴重(G3 NCI CTCAE 或更高)毒性風險,以及更不嚴重的聯合毒性的風險甚至更高。盡管如此,最近的觀察性研究,如 CONSIGN 和 REBECCA 試驗已經表明,在隨機臨床試驗設置之外接受治療的患者中,療效結果也是可重復的。不幸的是,除了功效概況外,毒性概況也沒有改變并且難以管理。然后,對不良事件的適當管理成為一個相關問題,特別是如果我們認為多達 50% 的患者預計不會從這種藥物中受益,并且大多數患者更有可能經歷疾病穩定,而不是典型的客觀反應.幾位作者提出了毒性(脫靶效應)與用不同抗腫瘤藥物治療的不同腫瘤類型的臨床結果之間的相關性。隨后,其他作者證實了貝伐單抗治療期間動脈血壓升高與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結果之間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在其他癌癥類型中也很明顯,例如轉移性乳腺癌。同樣,在目前的分析中,高血壓能夠影響無進展生存期,但這并沒有轉化為對總生存期的獨立作用,因此表明當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瑞戈非尼)時,高血壓可能不像其他因素那樣相關,用來。由于廣泛的藥理活性,瑞戈非尼可能會引起皮膚毒性,例如皮疹或更常見的手足皮膚反應。
我們的分析表明,其他相關的脫靶效應(如腹瀉和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能與接受瑞戈非尼(拜萬戈)治療的患者的臨床活動相關。盡管迄今為止這是第一個顯示這些形式的副作用的發生與瑞戈非尼療效之間潛在相關性的分析,但在接受索拉非尼的 HCC 患者中可以再次觀察到類似的相關性。特別是 Di Costanzo等人最近發表的一項隊列分析結果比較了在治療期間經歷這些形式毒性的患者和在治療前經歷相同“副作用”的患者的結果。作者發現,只有在接受治療的患者群體中,腹瀉和高血壓的發生與生存率的提高有關。另一方面,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結果與之前接受舒尼替尼治療的腎細胞癌患者的觀察結果一致。
這些觀察結果,如果在更大的、可能是前瞻性的瑞戈非尼(拜萬戈)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系列中得到證實,似乎意味著識別出一些可靠的臨床因素,如嚴重的皮疹、腹瀉和甲狀腺功能減退,一方面可能是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早期指標。另一方面,這可能導致準確的毒性管理,旨在適當控制癥狀,而不是徹底中斷治療。我們目前正在設計一項試驗,該試驗基于對可能與瑞戈非尼代謝相關的分子標志物的評估,并最終可能在增加該藥物的毒性特征方面發揮作用,以便更仔細地選擇這些相關的患者副作用(腹瀉、甲狀腺功能減退、皮疹)可能被認為是對這種藥物敏感性的替代指標。
當毒性和療效之間的平衡與瑞戈非尼(拜萬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決策特別相關時,患者的選擇就變得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確定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不同風險組的可能性實際上代表了治療這種疾病的關鍵挑戰,特別是現在有不同的選擇,而且可能會有更多的選擇。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