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分析顯示,接受魯索替尼(ruxolitinib)治療的患者 MFSAF 的每個單獨癥狀都有所改善。而安慰劑組的癥狀惡化(每個 P<0.01)!∵M行了預先指定的分析以交叉驗證修改后的 MFSAF v2.0;颊邔ψ兓目傮w印象和其他患者報告的結果反映了癥狀評分的變化(附錄圖 S3A-3C)。接受魯索替尼治療的患者體重增加,而接受安慰劑的患者體重減輕(附錄圖 S4)。在魯索替尼組中,63% 脾臟體積減少 ≥35% 的患者的脾臟相關癥狀(腹部不適、左側肋骨下疼痛和飽脹感的 MFSAF 評分總和)改善了 ≥50%。早飽]);然而,這種水平的改善也發生在 47% 的患者中,脾臟體積減少 <35%。另一項事后分析顯示,在脾臟體積減少≥35% 和 <35% 的患者中,非腹部癥狀(盜汗、骨骼/肌肉疼痛和瘙癢)的改善≥50%,分別為 59% 和 54%。
在對亞組的事后分析中,有和沒有JAK2V617F突變的患者(魯索替尼與安慰劑)的脾體積平均變化分別為 -34.6% 與 +8.1% 和 -23.8% 與 +8.4%(p-交互值 = 0.07)。TSS 的相應變化分別為 -52.6%(改善)對 +42.8%(惡化)和 -28.1% 對 +37.2%(交互的 p 值 = 0.11)。在 MF 亞型(PMF、PPV-MF 和 PET-MF)中,魯索替尼治療的患者脾臟體積減少,TSS 改善;接受安慰劑的患者脾臟體積增加和 TSS 惡化(相互作用的 p 值 = 脾臟體積的 0.52 和 TSS 的 0.46)。見附錄圖。S5A-5B)
在預先指定的生物標志物分析中,接受魯索替尼治療的患者的JAK2V617F等位基因負荷平均減少了 10.9% 和 21.5%;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在第 24 周和第 48 周分別平均增加了 3.5% 和 6.3%(附錄圖 S6)。此外,接受魯索替尼治療的患者血漿 C 反應蛋白水平、促炎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 和白細胞介素 6 水平降低,血漿瘦素和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附錄圖 S7)。
對于總生存期的次要終點,在數據截止時,魯索替尼組報告了 10 例死亡(6.5%),安慰劑組報告了 14 例(9.1%)(風險比 [HR],0.67;95% CI,0.30 –1.50;P=0.33)。隨后,基于計劃數據截止和 4 個月額外隨訪的生存分析顯示,接受魯索替尼治療的患者有顯著的生存優勢,魯索替尼組有 13 人(8.4%)死亡,安慰劑組有 24 人(15.7%)死亡(中位隨訪時間,51 周;HR,0.50;95% CI,0.25-0.98;P=0.04)。更多詳情可咨詢下方微信。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