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 3 期試驗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 89 個地點進行;颊咭 1:1 的比例隨機接受口服魯索替尼(ruxolitinib)磷酸鹽片或匹配的安慰劑。魯索替尼的起始劑量為 15 mg 或 20 mg,每天兩次,取決于基線血小板計數(分別為 100 至 200×109/l 或 >200×109/l)。根據方案,根據缺乏療效或過度毒性調整劑量。對于方案定義的脾腫大惡化,允許對治療進行揭盲和從安慰劑轉換為魯索替尼。當研究中剩余的一半患者完成第 36 周的就診,并且全部完成第 24 周的評估或停止治療時,發生了前瞻性定義的數據截止。這些分析中不包括交叉后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的數據,但總生存期的意向治療 (ITT) 分析除外。
主要終點是通過磁共振成像 (MRI) 或計算機斷層掃描測量的從基線到第 24 周脾臟體積減少 ≥ 35% 的患者比例。次要終點包括脾臟減容的持續時間,使用改良的骨髓纖維化癥狀評估表 (MFSAF) v2.0 日記,從基線到第 24 周總癥狀評分(TSS)降低 ≥50% 的患者比例,TSS 從基線到第 24 周的變化以及總生存期?傮w生存分析在主要分析后 4 個月的計劃數據截止時更新;颊呙客硗瓿 MFSAF;這本電子日記以 0(不存在)到 10(可想象的最差)的等級評估盜汗、瘙癢、腹部不適、左側肋骨下疼痛、飽腹感(早飽)、肌肉/骨骼疼痛、和不活動。TSS 是個體癥狀評分的總和,不包括不活動。探索性終點包括體重和JAK2V617F等位基因負荷的變化、輸血獨立的實現、和其他患者報告的結果。
該研究旨在招募 240 名患者,在 0.05 的 2 側 α 水平下提供 97% 的功效來檢測脾臟體積反應的治療差異,假設魯索替尼的反應率≥30%,安慰劑的反應率≤10%。根據意向治療 (ITT) 原則進行分析。然而,對于所有適用的變量,基線值缺失的患者被排除在變化和基線變化百分比分析之外。在從基線到第 24 周的變化分析中,在第 24 周之前停止或交叉治療的患者被計為無反應者(用于脾臟體積減少和癥狀改善的反應措施)。比較次要功效變量在固定序列測試程序中以 0.05 的 alpha 水平進行測試。使用 Kaplan-Meier 方法分析脾臟反應的持久性和存活率。更多詳情可咨詢下方微信。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