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7080)樂伐替尼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研究中,大多數患者都出現了不良事件。在本報告中,我們檢查了該三期、隨機、雙盲研究中常見的樂伐替尼出現的不良事件。
方法
根據不良事件通用術語標準 v4.0 對不良事件進行分級。392 名患者入組(樂伐替尼:261,安慰劑:131)并接受 24 毫克/天的樂伐替尼或安慰劑。主要結果指標是:探索性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中與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以及其他變量的關聯。
結果
樂伐替尼治療患者最常見的任何級別的不良事件(任何級別;3 級)包括蛋白尿(32%;10%)、腹瀉(67%;9%)、疲勞/虛弱/不適(67%;10%) )、皮疹 (23%; 0.4%) 和掌跖紅腫綜合征 (33%; 3%)。這些不良事件沒有 4 級事件。它們通常發生在早期(至首次發病的中位時間 [周]:蛋白尿 [6.1]、腹瀉 [12.1]、疲勞/虛弱/不適 [3.0]、皮疹 [7.3] 和掌跖紅腫綜合征 [5.9]),以及主要通過劑量調整來解決(中位解決時間 [周]:蛋白尿 [8.8]、腹瀉 [18.1]、疲勞/虛弱/不適 [16.3]、皮疹 [5.9] 和掌跖紅腫綜合征 [20.0])。2 名 (1%) 患者出現蛋白尿和 4 名 (2%) 疲勞患者因這些不良事件而停藥。無進展生存期與任何不良事件無關。東部腫瘤協作組表現狀況(P = 0.001)、濾泡組織學 (P = 0.002) 和腹瀉 (P = 0.023) 與多變量分析中的總生存期相關(腹瀉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未達到;未達到:17.1 個月)。
結論
在(E7080)樂伐替尼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研究中,常見的不良事件通常發生在早期,主要通過調整劑量進行管理?偵嫫谂c腹瀉顯著相關。
在樂伐替尼用于 RR-DTC 患者的 3 期關鍵研究中,樂伐替尼達到了其主要終點,與安慰劑相比,PFS 顯著改善(分別為 18.3 和 3.6 個月;HR:0.21;99% CI:0.14-0.31;P < 0.001 ) 。樂伐替尼的反應率也顯著提高(65% 對比安慰劑為 2%)。在主要數據截止時(2013 年 11 月 15 日),尚未達到客觀反應的中位持續時間。在更新的反應分析中(數據截止日期為 2015 年 8 月 31 日),樂伐替尼的客觀反應中位持續時間為 30 個月(95% CI:18.4-35.2),安慰劑為 14.7 個月(95% CI 7.5–不可評估)。在 OS 的更新分析(2014 年 6 月 15 日更新數據截止)中,使用保留秩、結構故障時間模型來調整交叉,OS 的 HR 為 0.53;95% CI:0.34–0.82,標稱自舉P = 0.0051。樂伐替尼的中位 OS 仍未達到,安慰劑組為 19.1 個月。
與其他已建立的 VEGF 靶向癌癥療法類似,樂伐替尼(E7080)與不同于細胞毒性治療選擇的 AE 相關。VEGF 或 VEGFR 抑制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與細胞毒療法相比,使用這些藥物的患者不太可能停止治療;然而,隨著任何藥物的長期使用,可能需要額外警惕副作用 。此外,鑒于晚期疾病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不佳,臨床醫生應做好適當監測和管理 AE 的準備,以改善或維持患者的生活質量。對 AE 的早期評估尤為重要,以便可以實施早期干預并讓患者繼續接受治療。
在第三階段 SELECT 研究中,毒性很常見,幾乎所有患者都報告了 TEAE(樂伐替尼,100%;安慰劑,90%)。最常見的 TEAE 是高血壓,已在單獨的分析中進行了檢查。在這項分析中,五種常見的樂伐替尼出現的 AE(腹瀉、疲勞/虛弱/不適、蛋白尿、皮疹和 PPES)通常發生在早期 - 在開始治療的前 2 個月內 - 并在治療過程中減少。腹瀉的發生率在第一個周期最高,在樂伐替尼治療的第二和第五周期之間相對穩定,然后下降。同樣,疲勞/虛弱/不適的頻率在第一周期最高,但在第二周期之后急劇下降。雖然臨床醫生應考慮對進行性 RR-DTC 患者進行樂伐替尼治療,但重要的是在治療前充分控制先前存在的疾病。對于已有高血壓的患者尤其如此,因為這是常見的樂伐替尼出現的 AE。
總之,這些來自 SELECT 的常見 TEAE(腹瀉、疲勞/虛弱/不適、蛋白尿、皮疹和 PPES)可以通過劑量調整和支持性護理得到控制,并且很少有患者因這些事件而停止樂伐替尼(E7080)治療。因此,該分析的結果提供了關于在樂伐替尼給藥期間需要主動管理毒性的見解,特別是在開始治療后,以最大限度地為患者帶來治療益處。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