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伐替尼(lenvatinib)是一種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3)、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α(PDGFRα)、干細胞因子受體(KIT) , 并在轉染 (RET) 期間重新排列。這些受體對腫瘤血管生成很重要,樂伐替尼通過抑制這些受體的功能來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樂伐替尼I期試驗同時在日本、歐洲和美國進行,在甲狀腺癌、子宮內膜癌、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肉瘤和結腸癌中觀察到腫瘤縮小效果。樂伐替尼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藥物,已顯示出對各種實體瘤的治療效果。不良事件,如高血壓、蛋白尿、腹瀉、樂伐替尼治療可能會導致傷口愈合延遲。管理這些不良事件對于樂伐替尼的使用也很重要。在這篇小型評論文章中,我們概述了樂伐替尼治療甲狀腺癌、肝細胞癌、腎細胞癌和肺癌的現狀、毒性和未來前景。
樂伐替尼與甲狀腺癌
基于樂伐替尼治療放射性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RIR-DTC)的 I 期研究結果,樂伐替尼已向 RIR-DTC 方向發展。在歐洲和美國進行了兩項樂伐替尼的 II 期試驗。在一項研究中,58 名 RIR-DTC 患者(43 名乳頭狀癌,15 名濾泡狀癌)接受了樂伐替尼(起始劑量,每天 24 毫克)。作為主要終點的反應率(RR)為50%(95%置信區間[CI]:37%-63%),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2.6個月。在另一項研究中,59 名晚期甲狀腺髓樣癌患者接受了樂伐替尼治療(起始劑量也是每天 24 毫克)。RR 為 36%(95% CI:24%-49%),疾病控制率(DCR)為 80%,中位 PFS 為 9.0 個月;谶@些試驗,樂伐替尼已在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獲得批準用于 RIR-DTC 并用于臨床實踐。
樂伐替尼和肝細胞癌
肝細胞癌 (HCC) 病例通常表達高水平的 VEGF。索拉非尼是一種阻斷 VEGF 信號轉導通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是第一個治療轉移性 HCC 的抗癌藥物。先前的一項研究表明,索拉非尼治療 HCC 可改善 OS。然而,由于其包括手足綜合征在內的強毒性及其對 OS 的療效有限(近 1 年),因此一直在尋求新藥。從具有 Child-Pugh A 的 HCC 的 I 期試驗中,確定了 12 mg 用于 HCC 的樂伐替尼推薦劑量。該劑量是甲狀腺癌劑量的一半。隨后的一項針對 HCC 的樂伐替尼(起始劑量 12 mg/d)的 II 期試驗評估了 46 名患者,發現中位進展時間為 7.4 個月,中位 OS 為 18.7 個月,RR 為 37%,DCR 為 78%。這些結果對于轉移性 HCC 是顯著的;谶@一結果,進行了 III 期試驗,比較了樂伐替尼和索拉非尼對未接受過全身化療的轉移性 HCC 患者的療效。試驗結果表明,樂伐替尼在 OS(主要終點)方面的療效不劣于索拉非尼。樂伐替尼組的無進展生存期、治療失敗時間和 RR(次要終點)更顯著。
樂伐替尼和腎細胞癌
樂伐替尼(lenvatinib)是一種抑制 VEGFR1-3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預計也對 RCC 有影響。一項隨機 II 期試驗比較了樂伐替尼單藥治療(24 毫克)、樂伐替尼(18 毫克)聯合依維莫司(5 毫克)和依維莫司單藥治療(5 毫克)對預先接受抗血管生成抑制劑治療的 RCC 患者的效果。與依維莫司組(5.5個月)相比,聯合組(14.6個月)的主要終點無進展生存期顯著延長。與樂伐替尼單藥治療組相比,聯合治療組的 PFS 也延長了(7.4 個月)。聯合組的中位 OS 為 25.5 個月,依維莫司組為 15.4 個月,樂伐替尼組為 18.4 個月,但這些結果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谶@些結果,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批準了樂伐替尼和依維莫司治療用抗血管生成抑制劑預處理的 RCC。
樂伐替尼與肺癌
樂伐替尼(lenvatinib)也正在開發用于治療肺癌。201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報道了一項針對三線化療后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隨機II期試驗。樂伐替尼組的中位 OS(主要終點)為 38.4 周,而安慰劑組為 24.1 周。雖然這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HR:0.7,P= .065),樂伐替尼組有較長 OS 的趨勢。2016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報告了單臂II期試驗;該試驗驗證了樂伐替尼對 RET 陽性肺腺癌患者的療效。轉染過程中重排基因陽性的患者占所有肺腺癌患者的1%~2%。該試驗報告了良好的結果;DCR 為 76%,中位 PFS 為 7.3 個月。然而,尚未進行樂伐替尼治療肺癌的 III 期試驗。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