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腎上腺皮質癌 (ACC) 的患者經常無法通過米托坦(Mitotane)治療并處理嚴重的毒性,這標志著預測參數與治療結果的相關性。確定米托坦在原代 ACC 培養物中的作用,并將敏感性與患者和腫瘤特征相關聯。
方法
在 32 種原代 ACC 培養物中,確定了米托坦對細胞生長和皮質醇產生的影響。使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和免疫組織化學評估 RRM1、SOAT1 和 CYP2W1 的表達。
結果
在 50 μM 米托坦下,原代 ACC 培養物中細胞量抑制的中位數百分比為 57%。7名患者被歸類為無反應者,14名部分反應者,11名反應者。米托坦抑制應答者細胞數量的平均中位有效濃度 (EC50) 值為 14.2 μM (95% CI, 11.3–17.9),部分應答者為 41.6 μM (95% CI, 33.5–51.8),不能在無應答者中計算。對于無反應者、部分反應者和反應者,產生皮質醇的 ACC 百分比分別為 14%、43% 和 73%(P= 0.068)。米托坦抑制皮質醇的產生,平均 EC50為 1.4 μM(95% CI,0.9–2.1),遠低于 EC50關于細胞生長。RRM1、SOAT1 和 CYP2W1 表達水平不能預測米托坦的體外敏感性。
結論
米托坦(Mitotane)對人類原發性 ACC 培養物的直接抗腫瘤作用在患者之間差異很大,反映了患者的異質反應。與其對細胞數量的影響相比,皮質醇在較低濃度下受到抑制。由于米托坦的直接抗腫瘤作用增加,ACC 分泌的皮質醇可能與米托坦敏感性增強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證明了米托坦藥理學濃度在大量原代人類 ACC 培養物中的直接影響,包括與臨床和腫瘤特征的相關性?傮w目標是進一步探索對米托坦(Mitotane)反應的潛在預測因素。
ACC 對米托坦的體外反應分類是基于在對應于治療循環血漿濃度 (14 mg/L, 50 μM) 的米托坦濃度下對細胞量的影響。結果,34% 的患者被歸類為有反應者,這與臨床數據一致,表明米托坦(Mitotane)對 25-35% 的晚期 ACC 患者有效。我們還表明,治療濃度的米托坦對 ACC 細胞生長的直接抗腫瘤作用在 ACC 患者之間差異很大。米托坦(Mitotane)降低了所有產生皮質醇的 ACC 中皮質醇的產生,并且通常濃度遠低于抑制細胞生長所需的濃度。這種差異表明測量的對患者皮質醇的抑制作用不一定類似于米托坦的抗腫瘤作用。
在 19% 的病例中,體內和體外皮質醇分泌不一致?紤]到只有一小部分腫瘤用于獲得原代培養物,差異可能由腫瘤異質性解釋。因此,在 ACC 的一個子集中,腫瘤細胞可能在體內最低限度地分泌皮質醇,但不足以通過臨床試驗進行診斷。產生皮質醇的 ACC在體外和體內的比例在反應組中最高,從部分反應組到無反應組的百分比逐漸降低。皮質醇的產生先前已被確定為 ACC 的負面預后因素,這在我們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偵嫫谙陆档脑蚩赡苁谴嬖谂c庫欣綜合征相關的合并癥和/或皮質醇有利于腫瘤進展的免疫抑制作用。關于米托坦的功效與 ACC 產生皮質醇的關系,數據不一致。最近的兩項研究報告說,手術后米托坦(Mitotane)治療僅增加了分泌皮質醇的腫瘤患者的無病生存期,而這在整個患者組中并未出現。產生皮質醇的 ACC 患者對米托坦反應更好的可能解釋之一可能是皮質醇分泌減少,同時庫欣綜合征合并癥的改善。然而,我們的體外研究結果,即反應組中產生更多皮質醇的 ACC 的趨勢,表明米托坦對分泌皮質醇的 ACC 細胞具有更強的直接抗腫瘤作用。然而,必須承認,小組規模很小。米托坦的確切作用機制尚未得到令人信服的確定,盡管已知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內應激誘導在其作用的基礎中起關鍵作用。腎上腺特異性被認為是由米托坦轉化為特別是在腎上腺線粒體中的活性代謝物引起的。一個合理的假設是,考慮到類固醇合成所需的至少三種線粒體細胞色素 P450(CYP11A1、CYP11B1 和 CYP11B2)的存在,產生皮質醇的 ACC 具有增加的線粒體功能。這可能導致產生皮質醇的 ACC 對米托坦的敏感性增加。除了毒性之外,米托坦對類固醇生成的抑制作用是抑制皮質醇和醛固酮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幾種酶的結果,例如 STAR、CYP11A 和 CYP11B 酶。也有人提出 CYP11B1 催化米托坦的初始羥基化步驟,然而,這并沒有得到 Germano 等人最近的一份報告的支持。在米托坦作用期間使用 CYP11B1 沉默。
總之,米托坦(Mitotane)對原代 ACC 培養物的直接抗腫瘤作用在患者之間差異很大,對皮質醇產生的抑制作用似乎發生在比對細胞數量的影響低得多的濃度下。由于米托坦的直接抗腫瘤作用增加,ACC 分泌的皮質醇可能與米托坦敏感性增強有關,但需要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得到證實?紤]到單克隆 SOAT1 抗體的潛在優勢,應進行進一步研究以闡明 RRM1、SOAT1 和 CYP2W1 表達與米托坦敏感性之間的關系。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