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分化型甲狀腺癌 (DTC) 患者可能需要初始低劑量 (LD) 的樂伐替尼(lenvatinib)。然而,很少有研究調查 LD 樂伐替尼的療效。我們比較了樂伐替尼在初始 LD 與標準初始劑量 24 mg 對 DTC 患者的療效和耐受性。
在這項橫斷面研究中,回顧性審查了接受樂伐替尼治療的 DTC 患者的記錄。根據樂伐替尼的初始劑量將患者分為 2 組:接受初始劑量為 24 mg/d 的全劑量 (FD) 組和接受初始劑量小于 24 mg/d 的 LD 組。分類變量與Fisher精確檢驗進行比較,連續變量與Studentt檢驗進行比較。使用 Kaplan-Meier 方法構建無進展生存期 (PFS) 曲線。< .05的概率 (P) 值被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36 名 DTC 患者接受了樂伐替尼(lenvatinib)治療(FD 組 30 名,LD 組 6 名)。FD 組和 LD 組的反應率分別為 43% 和 33%。FD 組的中位 PFS 持續時間為 696 [95% 置信區間 (CI): 318–不可用 (NA)] 天。未達到 LD 組的中位 PFS (95% CI: 124–NA) (P = .293)。FD 組 25 名 (83%) 患者和 LD 組 4 名 (67%) 患者需要中斷治療 (P = .573)。FD 組 28 名 (93%) 患者和 LD 組 4 名 (67%) 患者需要減少劑量 (P = .121)。2組常見不良事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LD 組還需要經常減少劑量和中斷。由于這些發現只是少數病例的短期結果,因此需要大量病例和長期觀察來確定初始 LD 是否對一般狀況不佳的 DTC 患者有效。
在這項研究中,將初始 LD 的療效和耐受性與標準初始劑量 24 mg/d 治療 DTC 的療效和耐受性進行了比較。數據顯示,2 名接受初始 20 mg 劑量治療的患者有部分反應,表明初始 LD 可能有效。然而,LD 組的樂伐替尼(lenvatinib)劑量減少和中斷率以及 AE 的發生率較高。
已經報道了不同初始劑量的索拉非尼作為甲狀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的比較。初始 FD 治療的 51 例和 LD 開始的 24 例在療效和耐受性方面沒有顯著差異。FD 組和 LD 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 56 個月和 30 個月。雖然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但 LD 組的總生存率往往較差。作為一種可能的解釋,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被包括在 LD 組中。
樂伐替尼(lenvatinib)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在日本用于治療RRDTC、不可切除的間變性甲狀腺癌和不可切除的甲狀腺髓樣癌。在這項研究中,回顧性回顧了 36 例接受樂伐替尼治療的 RRDTC 患者的記錄。在臨床實踐中,樂伐替尼的初始劑量取決于患者的特征。Suyama 等人報道,在 20 名接受樂伐替尼治療的 DTC 患者中,5 名因血管侵犯、氣管侵犯和高齡而在 LD 時開始使用樂伐替尼。Berdelou 等人據報道,在 75 名患者中,54 名在 FD 時開始使用樂伐替尼,21 名在 LD 時開始使用。從 LD 開始的原因是合并癥 1 例,高齡 2 例,9 例體力狀態不佳,9 例未知。LD 組和 FD 組的反應率幾乎相等(分別為 28% 和 31%)。在這項研究中,6 名患者在 LD 開始使用樂伐替尼(lenvatinib),但兩組之間的療效沒有顯著差異。從 LD 開始的原因與過去的報道類似。
在 SELECT 的亞組分析中,日本患者更有可能需要減少劑量(日本人,90%;總體,67.8%)。在本研究中,在許多情況下還需要減少劑量和中斷,但兩組之間的減少和中斷率沒有顯著差異。對于其他分子靶向藥物,在 PFS 方面未發現劑量強度和療效之間的相關性。我們認為有一些 RRDTC 患者對低劑量的樂伐替尼有療效。
根據一項 II 期研究的結果,對于肝細胞癌患者,樂伐替尼(lenvatinib)的最佳初始劑量是體重 60 kg 或以上時 12 mg 和體重小于 60 kg 時 8 mg。在一項 III 期試驗中,樂伐替尼在治療肝細胞癌方面并不遜于索拉非尼。群體藥代動力學分析報告稱體重在臨床上不相關;因此,沒有必要調整樂伐替尼的劑量。然而,在 SELECT 的老年患者中觀察到了更高的毒性。因此,宜根據患者年齡改變初始劑量。
結論:
LD 組還需要經常減少劑量和中斷。由于這些發現只是少數病例的短期結果,因此需要大量病例和長期觀察來確定初始 LD 是否對一般狀況不佳的 RRDTC 患者有效。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