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肺癌的主要驅動基因,也是目前臨床應用比較成熟的靶向治療基因,該突變在3種肺癌中都能檢測到,肺腺癌患者中最高,常見于女性或非吸煙患者。臨床采用EGFR抑制劑(吉非替尼和埃羅替尼)治療肺癌患者的過程中發現EGFR突變與治療敏感度有關,后續研究證實EGFR突變可作為臨床評估EGFR靶向藥物療效的指標。
EGFR基因突變的位點及頻率多種多樣,研究發現只有攜帶EGFR特定突變位點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或埃羅替尼進行治療才能顯著延長其無進展生存期。最常見的突變位點位于開放閱讀框的19號外顯子和21號外顯子的L858R位點,約占已知肺癌患者EGFR突變的85%。攜帶這些突變的患者對EGFR抑制劑治療非常敏感,可選用吉非替尼、埃羅替尼或阿法替尼(二代EGFR抑制劑)進行治療,療效顯著。
對于攜帶特定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等靶向藥物無疑是他們的福音,遺憾的是治療過程中患者總是不可避免的獲得耐藥性(產生耐藥的中位時間一般為10-13個月)。耐藥性產生的機制有很多:1)EGFR的20號外顯子二次突變T790M;2)癌基因MET或HER2擴增;3)KRAS基因突變;4)酪氨酸受體激酶(AXL)和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的活化;5)轉錄因子NF-κB或白細胞介素-6受體的活化激活了STAT3通路。
更多新聞請您訪問 腫瘤 http://www.clearlinewebdesign.com/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