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EGFR驟變陽性晚期NSCLC的醫治,現在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并存,臨床使用不斷添加。以往研討證明,一代EGFR-TKI的中位PFS多在9到10個月,而二代TKI達可替尼的效果優于一代。ARCHER 1050研討成果顯示,與一代TKI吉非替尼組比較,達可替尼組患者的PFS顯著延長了近6個月,而OS顯著延長了近8個月,這項研討也是現在為止首個為EGFR突變NSCLC供給臨床意義OS改進的TKI。三代TKI奧希替尼FLAURA的OS成果尚未公布。因而,依據現有數據,二代EGFR-TKI序貫三代可能是較為理想的全程管理方案。
一代、二代EGFR-TKI耐藥的重要機制是T790M驟變,現在能夠針對T790M突變的只要三代奧希替尼。但是,如果一線醫治就選用奧希替尼,一旦出現耐藥,其耐藥機制將更為復雜,后續醫治挑選有限,以化療為主。因而,咱們在制定全程管理方案時,要有一種前瞻性考量,如何組織用藥次序才能夠取得最大的生計獲益。從上述數據來看,二代序貫三代EGFR-TKI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EGFR-TKI相關性不良反應是臨床上面對的重要問題。2018年國際肺癌大會(WCLC)上,吳一龍教授曾報道了達可替尼劑量調整對效果、安全性的影響。ARCHER 1050研討數據顯現,從開始45 mg逐漸減量至30 mg甚至15 mg,不良反應顯著改進,但是達可替尼的效果未受影響。因而,在達可替尼的醫治過程中,咱們能夠依據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程度,適當調整劑量,改進其生活質量并提高醫治依從性,防止不必要的停藥。
當然,研討成果并不代表開始就能夠使用較低劑量,還需從規范45 mg開始醫治。開始就使用較低劑量,其效果和安全性與規范劑量是否存在差異,期待后續研討來回答。整體來說,兼顧效果和安全性是臨床醫師始終考慮的問題。
(責任編輯:康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