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代單純球囊擴張
利用帶球囊的導管置球囊于血管狹窄處,用稀釋造影劑迅速充盈球囊時使血管狹窄處擴張。
第二代裸金屬支架
研發冠狀動脈支架最初的挑戰是如何將它做得既韌又硬。支架韌,則可以通過方向不定、分支角度較大的冠狀動脈;支架硬,則可以撐住已被擴開的狹窄動脈內腔,使其不會回縮。支架設計工程師在選材和構造上,經過不懈努力,解決了種種的難題,終于成功地生產出了金屬裸支架。
第三代藥物洗脫支架
當金屬裸支架成功地用于臨床治療后,第二個挑戰就是如何克服人體對支架的“攻擊”。原來,機體把支架當成異物,把支架和動脈膜接觸的部位當成創傷區。有了創傷,人體就要對其進行修復。于是,動脈的支架處就會出現炎癥反應。許多病人,尤其是糖尿病人,在金屬支架周圍出現嚴重的疤痕組織增生。這種疤痕組織增生,嚴重的時候可以造成暢通了的動脈重新狹窄,甚至堵塞。
科研工作者經過努力,終于將藥物和支架結合在一起,那就是在金屬支架表面“鍍上”一層藥膜。這種支架植入體內后,藥物便會緩慢釋放出來,抑制疤痕組織在支架周圍生長,保持冠狀動脈通暢。
第四代生物可降解支架
由高分子聚乳酸構建藥物釋放平臺,植入體內兩到三年內將被完全降解吸收,此支架被植入后的一段時間內,狹窄血管將得到機械性支撐,同時釋放出藥物,防止再狹窄;之后支架即緩慢降解,并完全被組織吸收,血管結構以及舒縮功能完全恢復至自然狀態。
2008年,來自英國皇家布朗普頓醫院的CarloDi Mario教授等人率先在全球發起了一項針對可降解支架研究的試驗,4年后2011年底,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第一時間報道了這項備受全球矚目、在冠脈介入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試驗結果,結果證明完全可降解支架的操作成功率達到了100%,無支架血栓事件。2012年,完全生物可降解支架正式在歐洲等地上市,預示著金屬不可降解藥物支架的徹底終結。
四代支架間的對比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