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國內的推薦用藥是替諾福韋及恩替卡韋,目前替諾福韋的升級版TAF已經上市,康安途也第一時間啟動了TAF方案,相較于替諾福韋有著同樣的療效更低的劑量,也就導致它的副作用更小。
HBsAg是HBV病毒的結構蛋白,其血清轉換是病毒清除、慢性乙型肝炎治愈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長期以來,HBsAg的血清學轉換在HBeAg陰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非常困難,被現有指南稱之為“理想終點”。
印度新德里肝膽科學研究所Trehanpati教授表示,HBsAg的血清學轉換難以實現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抗原遞呈較差,另一方面在HBV感染下機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受損。近日,他們通過研究,對樹突狀細胞(DC)濾泡輔助性T細胞(TFH)以及B細胞在血清傳喚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該成果于5月13日在Liver Int雜志在線發表。
研究者對135例基線ALT水平升高的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隨訪,其中11例患者獲得HBsAg陰轉(組1),17例患者為未獲得HBsAg陰轉、低病毒載量(組2,HBV DNA<2000 IU/mL),17例為未獲得HBsAg陰轉、高病毒載量(組3,HBV DNA>2000 IU/mL),比較3組患者的DC、TFH和B細胞的細胞表型、HBV特異性T細胞功能、IL-21水平及其基因表達水平等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與其他兩組相比,組1的IL-21水平、HBsAg特異性IL-17水平均顯著增高(865 vs. 276 vs.111 pg/mL,P<0.0001;9.40 vs. 2.33 vs.2.61,P<0.001),CD4+CXCR5+TFH細胞和CD19+CD38+B細胞顯著富集(12.3 vs. 4.67 vs. 2.77,P<0.001;15.0 vs. 5.08 vs. 5.57,P<0.001),TFH細胞的誘導T細胞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達顯著增強(20.0 vs. 13.0 vs. 13.68, P=0.01),分泌TNF-α型TFH細胞也顯著增多(82 vs. 1.43 vs. 2.33, P<0.001)。分析表明,B細胞數量(R2=0.64,P=0.01)及IL-21水平(R2=0.52, P=0.003)的升高與HBeAg轉陰密切相關。
Trehanpati教授總結道:“我們通過這項研究,表明DC細胞與TFH細胞是通過調節體液免疫應答來實現抗HBV作用,它們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血清學轉換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研究結果將為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療提供方向。”
請簡單描述您的疾病情況,我們會有專業的醫學博士免費為您解答問題(24小時內進行電話回訪)